| BOD(生化需氧量)測定儀是通過模擬自然環境中微生物降解有機物的過程,檢測水體中可生化降解有機物含量的設備,廣泛應用于環保監測、污水處理、水質評估等場景。其檢測方法圍繞“微生物降解有機物消耗氧氣”的核心原理展開,主流方法分為傳統培養法與快速檢測法,不同方法的操作步驟略有差異,但均需遵循“樣品預處理-檢測反應-數據讀取”的基本邏輯。 一、主流檢測方法 BOD測定儀的檢測方法主要分為三類,適配不同檢測需求與場景: 1、傳統培養法(五日培養法) 傳統培養法是BOD檢測的經典方法,基于“微生物在有氧環境下5天內降解有機物消耗的氧量”計算BOD值。該方法需將水樣與稀釋水(含充足氧氣、營養鹽的純水)按比例混合,接入測定儀的培養瓶,在恒定溫度下密封培養。測定儀通過監測培養瓶內氧氣濃度變化(如壓力變化、溶解氧變化),計算5天內的氧氣消耗量,進而得出BOD值。傳統培養法檢測周期較長,但數據穩定性高,適用于實驗室精準檢測、標準方法驗證等場景。 2、微生物傳感器法 微生物傳感器法是快速檢測法的代表,利用固定化微生物對有機物的特異性響應實現快速檢測。測定儀的核心是微生物傳感器,傳感器表面固定有活性微生物,當水樣流經傳感器時,微生物降解有機物消耗氧氣,導致傳感器周圍溶解氧濃度下降。傳感器將溶解氧變化轉化為電信號,測定儀通過分析電信號強度與有機物濃度的對應關系,快速計算BOD值。該方法檢測周期短,無需長時間培養,適用于應急監測、現場快速抽檢等對效率要求高的場景。 3、呼吸計法 呼吸計法通過實時監測微生物降解有機物過程中的耗氧速率,計算BOD值。測定儀通常配備密閉的呼吸室,水樣與微生物接種液(或自帶活性污泥的水樣)放入呼吸室后,呼吸室與氧氣供應裝置、檢測模塊連接。微生物降解有機物時消耗氧氣,測定儀通過檢測氧氣供應量(或呼吸室內氧氣濃度變化),記錄耗氧曲線,再根據曲線積分計算一定時間內的總耗氧量,轉化為BOD值。該方法可實時觀察耗氧過程,適用于研究有機物降解規律、污水處理工藝優化等場景。 二、通用檢測步驟 無論采用哪種方法,BOD測定儀的檢測步驟均需圍繞“確保微生物活性、減少干擾因素”展開,核心步驟可分為四步: 1、樣品預處理 樣品預處理是保障檢測準確性的關鍵,需去除干擾物質、調整水樣狀態: 水樣稀釋:若水樣中有機物濃度過高(如高濃度工業廢水、生活污水),需用稀釋水按比例稀釋,避免微生物因有機物過量中毒,或氧氣快速耗盡導致檢測數據失真;若水樣濃度過低,可直接檢測或添加少量有機物標準溶液(如葡萄糖-谷氨酸溶液)增強信號。 干擾物質去除:若水樣含抑制微生物活性的物質(如重金屬、強酸、強堿),需先進行預處理——酸性水樣用堿液調節pH至中性,堿性水樣用酸液調節;含重金屬的水樣需添加螯合劑(如EDTA)降低毒性;含余氯的水樣需加入硫代硫酸鈉去除余氯,避免殺死微生物。 接種微生物:若水樣本身微生物含量極少(如純水、經消毒的污水),需向水樣中加入微生物接種液(如活性污泥上清液、專用微生物菌劑),確保水樣中存在足夠的降解微生物,接種后需輕輕攪拌,使微生物均勻分布。 2、儀器準備與校準 檢測前需確保測定儀處于正常工作狀態,完成基礎校準: 儀器檢查:開機后等待測定儀自檢完成,檢查電源、檢測模塊(如傳感器、壓力傳感器)、溫控裝置是否正常;若為培養法測定儀,確認培養溫度已穩定在設定范圍;若為傳感器法測定儀,檢查傳感器是否清潔、響應是否靈敏,必要時用標準溶液清洗傳感器。 空白校準:用稀釋水作為空白樣品,接入測定儀完成空白檢測,記錄空白值(即稀釋水本身的耗氧量),后續計算水樣BOD值時需扣除空白值,避免稀釋水自身的氧氣消耗影響結果。 標準校準:若需驗證儀器精度,可選用已知濃度的BOD標準溶液(如葡萄糖-谷氨酸標準溶液)進行校準,將標準溶液按樣品檢測流程操作,對比測定儀讀數與標準值,偏差在允許范圍即完成校準,若偏差過大需排查儀器或試劑問題。 3、檢測反應操作 根據所選檢測方法,進行針對性的檢測反應操作: 傳統培養法操作:將預處理后的水樣(或稀釋后水樣)倒入測定儀的培養瓶,加入適量稀釋水,輕輕搖晃排除氣泡,密封培養瓶并接入測定儀;設置培養溫度與培養時間,啟動培養程序,測定儀自動監測培養過程中氧氣濃度變化,無需人工干預,待培養周期結束后自動記錄數據。 微生物傳感器法操作:將預處理后的水樣注入測定儀的進樣通道,水樣流經微生物傳感器時,傳感器實時輸出電信號;測定儀記錄電信號穩定后的數值,與校準曲線對比,快速計算BOD值;檢測完成后,用清洗液沖洗傳感器,去除殘留水樣,為下一次檢測做準備。 呼吸計法操作:將水樣與接種液混合后倒入呼吸室,密封呼吸室并連接測定儀的氧氣檢測模塊;啟動檢測程序,測定儀實時監測呼吸室內的氧氣消耗情況,繪制耗氧曲線;根據檢測需求設定檢測時間(如24小時),檢測結束后,測定儀根據耗氧曲線積分計算總耗氧量,轉化為BOD值。 4、數據處理與記錄 檢測完成后需規范處理數據,確保結果可靠: 數據計算:若為傳統培養法,測定儀直接輸出5天培養后的BOD值,需扣除空白值;若為快速檢測法,測定儀根據電信號或耗氧數據自動計算BOD值,無需人工計算,但需確認校準曲線是否有效(如是否在有效期內、是否經過驗證)。 數據驗證:對檢測結果進行合理性判斷,若同一水樣多次檢測結果偏差過大,需排查樣品預處理是否到位(如稀釋比例是否準確、干擾物質是否去除)、儀器是否校準正常;若檢測值超出儀器量程,需重新稀釋水樣后再次檢測。 記錄與存檔:記錄檢測信息,包括水樣來源、采樣時間、預處理步驟、檢測方法、儀器型號、檢測結果、操作人員等;將數據存檔,便于后續追溯與數據分析,若用于環保監測或企業自檢,需按規范保存記錄,確保數據可查、可驗證。 三、總結 BOD測定儀的檢測方法需根據場景需求選擇,傳統培養法適用于精準檢測,快速檢測法(微生物傳感器法、呼吸計法)適用于高效篩查;檢測步驟需嚴格把控樣品預處理、儀器校準、反應操作與數據處理,確保微生物活性正常、干擾因素去除、數據準確可靠。規范的檢測操作不僅能保障BOD值的真實性,還能為水質評估、污染治理提供科學依據,助力水環境管理工作有序開展。 
 
  
    | BOD測定儀的檢測方法及步驟介紹:http://m.chise.com.cn/newss-9283.html |  |